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勇立潮头 敢为人先

——记物理系82届校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正厅级调研员 贺金玉

来源:校友网 日期时间:2014-04-14 点击数:

   贺金玉,山东省德州市人,男,汉族,19565月生,19821月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9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结业,获硕士学位。20076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821月起在德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任教。198412月任德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19917月起任德州师范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处处长。19961月起任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200010月起任德州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45月起任德州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37月起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正厅级调研员。山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德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全省高校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德州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曾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出版著作6部,已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2项。

 每天清晨,德州学院校园里早读的学生都会发现一位中等身材、头发微卷、精神饱满的中年人沿着校园散步,不时地与学生挥手打招呼。学生们大都认得他,知道他是他们的贺校长。30多年了,上班之前巡视一遍校园早已成了贺金玉的生活习惯,他自己谑称为“晨遛”,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操场上灵活矫健的年轻人的身影已经深深融入他的内心,他觉得这是开启一天工作的营养剂。学生说,他是一位严师,却如慈父一般,心里装着全校的学生;同行说,他是教育家,睿智的改革者,又是随和的老大哥;同事说,他是威严的领导,有点刻板,还是一位热心的邻居,乐于助人。他就是聊城大学的优秀校友,德州学院院长贺金玉。

为师:矢志不移,严慈并济

 恢复高考之前,贺金玉是一位乡镇中学的民办教师,承担着高中的物理教学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贺金玉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物理系学习。19821月大学毕业,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很多同学不愿意当教师而进入了党政机关,贺金玉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从政之路和留校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德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他说:“当老师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的一生注定要与讲台相伴。”

 30余年来,他先后从事过学生管理、教务教学管理、实验室与资产管理、成人教育管理等工作。但是,无论他的工作岗位如何变动,都始终没有离开讲台。即便是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坚持为本科生授课。2009年,学校开始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他又承担起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他说:“我首先是一名教师,为学生上课是我的天职。”正是他的这种坚守,给德州学院带来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了德州学院质朴务实的校风。

 30多年的教师生涯使他形成了“宽以待人,严以致学”的工作风格,他的学生们总结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慈并济。在学习上,他无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严师,对学生的要求近乎严苛,每一次的学生作业,都有他的个性化评语;每一堂自修,他都会到场辅导与交流。举办本科教育以来的十几年,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德州学院狠抓教学质量,每届毕业生都有30%的同学考上研究生。现在,德州学院第一届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经毕业,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毕业论文优良率达到100%,超过其他培养点。在生活上,他又如长兄和慈父一般,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生活起居。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的他,仍能准确地叫出他教过的多数学生的姓名,说出他们的特长。

为学:克勤于学,孜孜不倦

 德州学院流传着一个故事,当年贺金玉破格晋升教授职称,学校组织成果展示,在一张乒乓球桌上,贺金玉的成果铺满了半张球桌,而其他老师的成果组合起来刚好铺满另半张球桌。这一结果在当时的德州师专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之后,德州师专掀起了科研热潮。

 “教书、育人、做学问”被贺金玉称为高校教师的应有之境。多年来,无论在物理科学方面,还是在高等教育、教育管理方面,他都涉足颇深,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是德州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发表SCIEI论文的教师,在《Phys.letters》、《物理学报》(海外版)、《光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量子电子学》、《中国激光》(英文版)等国内外物理类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中国大学教学》、《高教领导参考》等高教领域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贺金玉深深感到,作为一所本科院校的当家人,尤其是处于爬坡期的地方新建院校,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理论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走向和前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他以惊人的毅力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家劳凯声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现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了高教界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致好评。在每年一届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工作研讨会上,贺金玉已经连续三年代表德州学院做典型发言。

 长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磨砺,贺金玉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发展、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观点。

 “顶天立地”的定位观。他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办学历史短,积淀不够,但办学理念不能落后,办学定位不能偏差,要遵循本科高校的办学规律,瞄准高教前沿,坚定不移地抓好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与地方结合紧密的天然优势,打造部分特色优势学科,做到“顶天”;同时充分考虑这类院校的实际,立足地方,培养地方适销对路的人才,解决地方发展实践中的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立地”。他在专著《中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中系统阐述了“顶天立地”的办学定位理念,这一理论在高等教育界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错位竞争”的发展观。就是立足地方性和应用性这两个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突出特点,树立和强化为地方服务的理念,注重培养适用人才,重视应用研究,努力成为地方的智囊团、思想库;善于利用地方优势办学资源,将学校的学科专业与地方的产业实行对接,把地方产业优势转化为办学特色;加强与区域创新力量的深度合作,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实施内涵外延双跨越。这就是贺金玉所说的“立足教育与跳出教育相结合,立足学校与跳出学校相结合,立足地方与跳出地方相结合”的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之路。

 “协同育人”的培养观。2012年,贺金玉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专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协调创新与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提出了“协同育人”的理念。他指出,“协同育人就是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把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着力点,建立多机构、多部门、多行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学科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高校内部之间的有效协同,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养、求创新、重责任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拓宽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渠道,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高等教育理论。

为官:以校为家 锐意改革

 “每天锁办公楼大门之前,我都要到贺校长的办公室看看,告诉他我要锁门了。”德州学院综合楼的管理员如此说。多年来,贺金玉是德州学院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迟的一位。双休日、节假日基本没有休息,他常说:“学校就是我的家,要当好这个家就要什么都得考虑到。”常听青年教师们说,在某场合遇见贺校长,想不到他竟能叫出自己的名字。的确,全校近2000名教职工,贺金玉多数都能叫出名字,30多年,他已经成为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和长兄,每一位教职员工他都像家人一样稔熟于心。尤其对青年教师,他更是格外关心,他说:“年轻教师是德州学院的未来,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对我们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这种以校为家的工作作风,带出了一支作风过硬、学风正派、团结务实的干部教师队伍,促成了德州学院开拓奋进、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也记录下了他锐意改革的奋进脚步。

 2000年,原德州师专升格举办本科教育,成立德州学院,贺金玉分管教学工作。升本之初,贺金玉就敏锐地意识到,以前学校单一的师范类办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直接影响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于是,他一方面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开办德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专业,促使学校走综合发展之路;一方面力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他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深入课堂,听遍了几乎所有教师的课,和老师们探讨本科教学规律,探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设立专项经费,派遣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和国内老牌本科院校进修学习,帮助老师们提升教学理念和水平,实现角色转换;重新修订和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激励老师们尽快适应本科教学的思维和模式。为进一步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在贺金玉和部分兄弟院校领导人的提倡下,筹备召开了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工作研讨会,目前已经连续召开了十二次联席会议,解决了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发起人,贺金玉多次在会上作报告,介绍德州学院发展战略与管理思路,一度在高教界形成了“德州学院”现象。

 2006年是德州学院发展史上的关键一年,学校在这一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功跨入合格本科院校行列。在经历了升本之初的规模发展后,新建本科院校面临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发展方向与办学特色的选择等问题,贺金玉对这些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恰逢教育部启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贺金玉敏锐的捕捉到机遇,力主提前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评估促转型,借评估谋发展。2006年,德州学院以优异的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了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本科教育的办学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评估后,贺金玉及时提出了“以内涵建设为主,适度扩大规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服务活校”的办学方针,本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兴科研之风,加大硬件建设力度,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实现了由规模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

 目前,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分类培养、协同育人成效显著,每届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在校生参加科技文化竞赛,多次战胜“211”、“985”等重点高校的选手,拔得竞赛头筹;标志性科研成果、高规格科研项目、高水平科研论文逐年增加;与区域社会的对接、融合更加密切。他带领学校一班人积极参加德州区域规划和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连续出版了两辑“德州地域文化丛书”,校企合作工作更是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单位,省委副书记王军民曾在2009年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电视会议上盛赞“贺校长在企校合作上做了实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贺金玉停下求索的脚步,“十二五”开局之年,他召集管理部门和教学院系的负责人,密集调研和研讨学校发展大计。2011年,《德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创建德州大学的目标被明确提出,德州学院人为之一振,“二次创业”随即成为德州学院人使用频率最大的词语。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推出,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业群组发展、课程深度改革、科研转型落地、国际对接等各领域的规划和计划相继出台,德州学院再次全员步入创业之路。

 贺金玉,这位做了30多年教师,当了近10年校长的聊大物理人,以他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品格,带领德州学院30000多名师生员工,攻坚克难、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闯出了一条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春天是美好的,但创造春天的人更美好,我们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他必将创造事业和人生新的更大的辉煌。

寄语母校:四十年来,聊大人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披荆斩棘,锐意改革,无论是校园建设、教学设备、学习资源等硬件建设,还是专业师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等软件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四十年来,聊大人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各个行业的骨干力量,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走过四十年的母校,变得更加丰腴、睿智、坚强,我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母校必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衷心祝愿母校四十周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们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四十年来,聊大人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各个行业的骨干力量,在各自的领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走过四十年的母校,变得更加丰腴、睿智、坚强,我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母校必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衷心祝愿母校四十周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祝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们身体健康,前程似锦!